首页 > 最新动态 > 沉浸式酒店│“酒店+”创意营造新型沉浸场景,开启多元化生活方式入口
最新动态
沉浸式酒店│“酒店+”创意营造新型沉浸场景,开启多元化生活方式入口
2025-06-193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茶驼、云泉汇游乐、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酒店建设服务专业委员会、酒店圈儿

图片

编者按

Editorial Note

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酒店业也亟待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融合多领域消费元素构建“酒店+”新业态已成为酒店业重要探索方向。如今,酒店已不再局限于满足基础住宿需求,而是围绕生活方式场景衍生出明确的商业机遇,“酒店+”模式更是成为吸引年轻群体在酒店消费的关键驱动力。许多酒店通过场景构建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以及文化内涵重塑,为游客精心打造全方位、深层次的沉浸式入住感受。这一业态的升级深刻改变了酒店行业的既有格局,让酒店从仅关注旅途住宿需求,转而承载起更丰富的社区功能,甚至自身演变成一处旅游目的地。






01

“酒店+”有多少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规模持续扩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同时,连锁酒店客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显示出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而随着消费者对于住宿品质、个性化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酒店行业正从过去的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变,注重管理品牌运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许多酒店在常规功能配置、产品要素、服务方式等基础上,依据市场消费变化和经营需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增加了新的服务内容,如“酒店+电竞”“酒店+酒吧”“酒店+书店”“酒店+博物馆”“酒店+展览”“酒店+科技”等,将多元文化、艺术美学、科技创新以及本土特色融入服务之中,从而赋予酒店产品丰富性,提升酒店吸引力。


图片

(图片:北京金隅喜来登官式琉璃艺术展 | 来源:网络公开)


像上海康莱德酒店,从“传统商务型”酒店的定位向“商务+家庭亲子/旅游”酒店转变创新。曾与希尔顿集团合作推出“希游小护照”项目,打造丰富的家庭亲子体验,邀请小宾客们探索目的地,以童趣满满的集章打卡方式,打造品质化和个性化兼具的家庭游产品。2022年整个暑期共售卖近250套家庭套餐,创造营收约35万元。


再有喆·啡酒店采用“咖啡馆+酒店”的经营模式,酒店的大堂是咖啡馆区域,提供精品咖啡和简餐,酒店房间内也增加了咖啡元素。截至目前,开业门店已突破430家,签约近800家。喆·啡酒店通过将咖啡文化融入酒店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从而实现了酒店的差异化竞争和营收增长。


而除此之外的“酒店+”增长型案例还有很多,都在不断为酒店行业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与竞争优势。


02

“酒店+”打开多行业联动风潮


1

酒店+新零售:趣味化解构营销场景


新零售的核心,就是让购物变得更智能、更便捷、更有趣。而对于酒店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天作之合”。在这一模式上,就不得不提到亚朵创造的“酒店+新零售”的神话。亚朵的新零售模式并非简单的线下陈列或线上销售,而是通过酒店这一天然的线下体验空间,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客人在入住时可以直接体验到酒店产品,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模式,极大地缩短了决策路径,提升了产品转化率。2024年三月,其亚朵星球推出新品“深睡夏凉被”。上市21天,GMV快速突破千万,并在4月斩获京东和抖音平台被子单品销售榜首,跻身天猫平台销售前十。


图片

(图片:亚朵零售产品“深睡被” | 来源:网络公开)


此外,亚朵通过会员系统和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产品推荐,让客人在离店后也能通过线上商城继续选购。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酒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

酒店+茶空间:蕴含东方美学的人文体验


在中式美学和茶文化爆火的这几年,酒店也瞄准跨界合作,在茶空间上作了一番文章。例如全季酒店打破传统大堂公式,引入茶空间,为住客提供多品类茶叶、专业的沏茶服务以及包厢隔断式茶室,使其更像一个东方美学生活体验馆,营造私密性和舒适度更高的人文体验。并且品牌还通过诸多实用而贴心的设计把茶文化融入住房体验之中,承袭中式人文调性,在门店设计中体现宋词风韵。


图片

(图片:全季酒店茶空间 | 来源:网络公开)


而武汉凯里亚德酒店则会为住客提供人性化的奉茶服务,奉茶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也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触达每一位宾客与酒店的情感连接,令大堂更有烟火气,吸引更多客人停留。门店会根据不同时令更换不同的茶饮,客人在不同季节踏入酒店,都会享受到不一样的滋润,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粘性。针对商务型和会议型客源,酒店还引入了商务洽谈的相关配套,设有大堂茶室空间和多人会议室,探索生活馆配套有相应零售伴手礼,为商旅客户提供了在商旅出行上的一站式便利服务。


3

酒店+艺术:拓宽生活与艺术的边界


曾经位于北京三里屯北区的时尚艺术酒店——北京瑜舍酒店,其酒店大堂不仅是一个接待空间,更是一个艺术展览馆。酒店定期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展览,将大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展示空间。住客可以在办理入住时欣赏到一件件精美的艺术装置作品。这种将艺术与住宿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酒店的文化品位,还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


图片

(图片:北京瑜舍酒店艺术装置《城逝》| 来源:网络公开)


北京隆福寺诺岸酒店则将京味文化、艺术策展与可持续理念融入酒店设计,开业限时展览《中轴新像》,联合国家艺术基金、三影堂Lab及央美教授团队,将鼓楼、白塔等影像作品悬挂于公共区域,形成动态光影叙事。此外,酒店联动“古建音乐季”打造声景体验,未来计划邀请艺术家驻地创作,为企业活动提供独家艺术合作资源,将文化IP转化为深度体验的附加值。从视觉到听觉,品牌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符号,为酒店服务注入差异化的文化价值。


4

酒店+文旅:以文化构建多元住宿场景


具有区位禀赋的度假酒店通常会通过文化解码与品质提升,构建具有专属文化特质的度假范式。像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酒店,会通过场景还原与角色互动体验,打造出突破次元壁的幻想世界。例如在法国巴黎迪士尼乐园酒店,拥有《美女与野兽》《睡美人》等经典公主主题套房,整座酒店宛如一座现实中的梦幻城堡,兼具奢华感与童话氛围。环球影城则将电影元素融入建筑和室内设计中,提供多种主题房型,如功夫熊猫房、好莱坞房、小黄人房等。


而传统地方文旅,则会通过地域文化链接,让游客在酒店即可全面感受来自地方文化的情绪感染。例如“五一”黄金周,江西诸多地区的酒店紧抓旅游热潮,借“酒店+文旅”模式融合地域文化,以“吃住行游”全链条服务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让旅客在“在地化”“沉浸式”的特色旅居体验中,收获独家记忆。


江西宾馆通过赠送南昌特色拌粉、滕王阁地方特色积木以及拼图礼盒等,全方位展示南昌特色,让宾客沉浸式体验地道赣味。江西饭店推出“赣味特色”自助早餐,增设江西风味零食、南昌特色拌粉作为伴手礼等,让宾客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南昌地道美味。赣江宾馆则推出汉服租赁、拍照打卡等特色活动,搭配精心布置的迎宾茶台,将美食与服务巧妙融合,为客人带来难忘体验。


图片

(图片:江西宾馆特色伴手礼 | 来源:江西长天旅游集团)


5

酒店+公共办公:

倡导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


“酒店+办公”的组合其实很早就已出现,并且盛行于国外,而在国内则更多以“酒店+书店”、“酒店+阅读空间”的复合形式出现。茑屋书店在东京新宿开设的24小时营业旅馆TSUTAYA BOOK APARTMENT可以视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把书店、共享办公和青年旅社集合到一起,打造了融合性的新空间。


图片

(图片:TSUTAYA BOOK APARTMENT | 来源:网络公开)


旅馆所在的大楼十分便利,一楼是便利店,二楼是药妆店×Book Lounge,三楼是星巴克。门店位于该楼的4-6层,以一个“放松空间”的定义,来提供书店、咖啡馆、工作室、女性聚会地、住宿等各种功能体验。第一层为共享办公空间,iPad、iMac、打印机等设备齐全。除了可以在共享的办公区处理工作外,还有独立或小组形式的桌子,方便小型会议的召开。


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共用的阅读空间,以自然与露营为主题,除了各种主题相关的装饰品之外,地毯还有着草坪的质感。


图片

(图片:TSUTAYA BOOK APARTMENT办公阅读空间 | 来源:网络公开)


03

“酒店+”如何选择营造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酒店似乎离我们传统认知中的较为单一的旅居之所渐行渐远,在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同质化竞争的共同作用下,酒店已经成为一个不断跨界衍生的复合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同的生活方式场景被“投射”在不同的区域。“酒店+”的快速发展证明,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主流消费人群中得到认可后,如果它本身与酒店场景有较为广泛的适配性,则很有可能会成为“酒店+”的热捧内容。


实施“酒店+”需要多板块联动,并且可能需要跨界合作。因此,酒店业者在实施这一策略时,需要思考几个问题:是否“+”、 “+”什么、怎么“+”。即酒店是否需要采用这种创新性策略,目标客源市场的消费需求是什么,如何依托资源条件对“+”的内容实施产品策划与特色创意。


首先,应与消费需求相吻合。 “酒店+”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产品延伸角度,酒店可以和景区、演艺等项目结合,形成“酒店+景区”“酒店+演艺”“酒店+手工制作”等;从产品丰富角度,酒店可以结合特色餐饮、特色商品、特色康体项目等,形成“酒店+特色菜”“酒店+咖啡”“酒店+新零售”“酒店+SPA”等;从产品品质提升角度,酒店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形成“酒店+智能客房”“酒店+康养”“酒店+健康环境”等。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形成什么样的产品,都需要符合酒店目标客源市场的需要,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消费,形成效益,才能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特色酒店 | 来源:pexels 插图)


其次,应与酒店产品氛围相协调。“酒店+”不是把酒店原有的产品体系推倒重建,更不是突兀的产品植入,而是对酒店产品体系的一种改善与提升。因此,“酒店+”的内容需要适应酒店现有空间条件的要求,需要与酒店既有产品保持一致,需要符合酒店的整体风格与调性,需要遵从酒店系统的服务规范。“酒店+”是对酒店现有产品品质的一种价值增值,其发挥的作用是补充短板、丰富内涵、增强特色、塑造品牌。因此,“酒店+”产品的选择与设计,必须与酒店现有的风格定位、氛围特色与产品特征相协调,在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强化酒店原有产品的多元化体验感。








编者后记

Editor's Afterword



随着各地对“酒店+”模式的持续深耕,酒店管理者亟需对相关问题展开系统性思考,例如跨界新产品开发如何与酒店调性相契合、如何精准把握跨界合作的“度”,以及如何评估跨界业态和产品的市场潜力等。从而成为赋予酒店产品丰富性,提升酒店吸引力,增强酒店收益能力,使酒店超越传统仅作为住宿场所的角色,引领现代酒店业不断探索为宾客打造独特且难忘体验的产品创新举措。它并非简单的产品内容增减,而是酒店适应时代变化、消费需求变革、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行动。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校对|芦丽莹
审核|卜希霆
声明|本平台登载此文和此图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和图片内容仅供参考。本平台尊重原创与知识产权,凡转载或改编均主动标明出处;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平台原创、整合编辑的内容也可免费授权兄弟公众号友情使用,有需要的可以申请本平台白名单进行转载;或在转发时标注来源。携手共益,共创繁荣。


图片
本文转载自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