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CHAT资讯 厚海发布|MVI · 2025年中国酒店市场价值指数三十城榜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Y1MDc2Mw==&mid=2650647344&idx=1&sn=4ff491fa9ef7c591b280610ea1c760a8&scene=45#wechat_redirect
Industry-wid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Big Data Analysis Platform
www.hohidata.com
2024年,中国酒店业进?承压与调整并存的深度周期。在经历2023年的强劲修复后,?业迅速遭遇宏观经济放缓、消费信?波动以及结构性供给过剩等多重压?,整体盈利能?明显承压,城市与细分市场之间的业绩表现加速分化。在此背景下,城市酒店市场的价值基准是否正在重构?哪些区域供需关系更趋健康,具备更强的内在稳定性?不同类型城市的品牌渗透与供给结构?呈现出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同时,本次报告也首次引入「腾讯智慧文旅」,新增对城市到访客群的画像分析。这一全新维度的引入,旨在现有的供需与业绩评估之外,从「人」的视角出发,为业界理解城市酒店市场的真实需求与品牌承载力,提供一个更具深度的补充视角。
数据来源|厚海数据平台www.hohidata.com
注:指数和排名所用数据均使用前一年数据计算所得。本报告中,2025年指数和排名的数据统计时间截?于2024年年末;2024年排名的数据统计时间截?于2023年年末。
2025年酒店市场价值指数MVI排名显?,头部城市的领先优势依然稳固,?中腰部及尾部城市的位次则出现了显著的动态调整。头部城市凭借其综合实?构筑了稳定的价值基础;?其他城市的排名变化,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其年度市场业绩、供给结构及投资热度的综合变动。具体来看——
/排名1-8的城市
构成价值第?梯队,
各维度均表现出较强稳定性
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继续占据全国前四位,其领先地位稳固。深圳(上升1位)凭借其坚挺的市场业绩与健康的运营表现成功跻身前五,而杭州(下降1位)则顺移至第六。三亚、重庆的排名则基本维持稳定。
/排名9-17的城市
位次变动显著,
呈现结构性分化
南京与昆明的排名分别上升至第11位和第15位,背后主要得益于其高端酒店供给与产品类型结构的持续优化,同时在市场业绩和投资热度上亦有积极表现。哈尔滨在「冰雪经济」驱动下,游客热度显著提升,带动市场业绩和运营收入同步上涨,使其综合指数排名跃升11位,成为本年度涨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排名18-30的城市
整体波动幅度较?,
排名变化多由市场业绩
或投资热度的短期波动所驱动
福州和贵阳分别上升4位和3位,主要得益于投资热度和市场活跃度的回暖;而大连与海口则分别下降9位与7位,排名回调主要受市场业绩和运营表现下滑的影响。整体来看,该梯队中的城市在综合指标上的表现尚不突出,但部分市场在细分维度上仍具结构性优势,例如福州在品牌连锁与高端供给上有持续改善,贵阳在运营健康方面维持较强表现。这些要素构成了其未来市场价值提升的潜在支撑点。
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中所列排名是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名次。某个城市在某个指标上的排名下降并不意味着该城市绝对水平的下降,很可能是其他城市在该指标上的提升幅度更大,反之亦反。
供给规模:2024年,北京与上海继续稳居全国酒店市场供给的第一梯队,中档及以上客房规模均接近30万间,构筑全国市场的「供给天花板」。成都以超过24万间的供给规模稳居第三,展现出非一线城市中最强的规模扩张能力。杭州与广州则双双迈入「20万间俱乐部」,进一步扩大头部市场的规模优势。
供给增速:与头部城市供给规模趋于稳定不同,部分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供给扩张动力显著增强。济南、海口、青岛、大连和沈阳五座城市的中档及以上酒店客房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相较之下,一线城市新增酒店则更加谨慎,市场逐步进入结构优化与存量升级阶段。
为更全面反映城市对外来客群的吸引力,本报告特别引入「腾讯智慧文旅」,基于用户真实到访轨迹所构建的年度热度值,对全国30座核心城市在节假日(含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与工作日两大场景下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估,旨在揭示城市在文旅与商务客群间的流量结构与差异。*各城市热度值详见报告附录1和2
从年度变化来看,2024年多数城市的到访热度呈现普遍上扬态势,但增长结构有所分化。30座城市中,有21座城市的节假日热度录得同比增长,26座城市的工作日热度录得同比增长,反映出城际间流动活跃度的持续回升。其中,工作日热度的平均增长(约+10.6点)高于节假日(约+8.0点),而不同城市在两大场景下的具体表现则差异显著。
工作日场景中,核心经济圈城市优势明显,部分省会城市加速追赶。在热度绝对水平上,深圳、广州、成都、北京、上海等核心经济城市的领先地位较为稳固,是全国重要的商务差旅活动集聚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头部城市的增长动能依然保持活跃:深圳不仅在绝对值上领先,其热度年度增长值(+34点)同样位居前列,表现突出。此外,南京、南昌、西安和长沙等省会城市的追赶势头也较为迅猛,其常态化经济活力与吸引力或正快速增强。
-本文仅摘取报告部分结论-
2024年,全国30城市品牌连锁化率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天津、武汉、济南、南京、沈阳、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品牌渗透率突破60%大关。从增长动能看,海口(+8%)、苏州(+8%)和杭州(+7%)等城市的连锁化率提升最为迅猛,反映出市场整体的专业化与标准化水平正迈上新台阶。
国际品牌的扩张版图也正向更多区域中心城市扩展。除深圳(+13%)、成都(+12%)等头部城市持续吸引国际品牌外,昆明(+24%)、重庆(+23%)、海口(+22%)和济南(+17%)等城市的国际品牌客房增速尤为突出。这表明,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布局焦点,正逐步从传统的头部一线城市,向更具增长潜力的区域性市场延伸。
当酒店的功能从单一的休憩之所,演变为生活方式的延伸与在地文化的体验场,客群的消费偏好与行为模式便成为解码城市酒店市场价值的新标尺。上海,正是凭借其到访客群展现出的多元化与品质化的生活方式特征,为本土和国际酒店品牌的创新与共生提供了一个最佳范本。
坚实庞大的客流是上海酒店市场需求的基本盘,同时庞大且稳固的中高消费客群基础则构筑了该市场的核心优势。
这一特征直观地体现在其收入水平与消费意愿上。数据显示,月收入过万的客群占比高达65.4%,且超过61%的客群呈现高或次高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TGI 287)。而高学历特征则为这一消费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人群基石:到访客群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53%,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的相对集中度尤为突出。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对产品的品质与体验有更高要求,而这也正是上海多元化、高品质酒店生态得以蓬勃发展的需求根基。
-本文仅摘取报告部分结论-
2024年,全国市场在经历2023年快速修复后的高基数影响下,整体业绩出现回调。据《2025中国饭店业务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五星级酒店的RevPAR同比降幅达6.2%。
从排名来看,一线市场业绩相对稳定。三亚凭借独特度假资源继续位居市场业绩榜首,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分列2至5位,一线城市全面重回前五,头部优势进一步巩固。值得注意的是,三亚尽管排名保持第一,但受客流分流影响,平均房价同比降幅超过24%,与其他城市的业绩优势有所缩小。
2024年,哈尔滨凭借冰雪经济的强劲带动和城市营销的持续「出圈」,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的现象级城市。根据哈尔滨统计公报,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9亿人次,同比增长32.2%;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36.7%。为进一步探究支撑这一热潮的深层动能,本报告引入腾讯智慧文旅,通过对比2024年与2025年五月同期游客画像发现,到访哈尔滨的客群结构呈现出优化升级的趋势。
-本文仅摘取报告部分结论-
2024年,酒店运营健康指数排名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头部城市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北京凭借稳定的客群结构,跃升至运营健康指数榜首。广州、上海、深圳、成都构成排名前五的第一梯队,其中广州、成都进位明显,分别较上年提升4位和3位,展现出在高基数压力下的强大消化能力和利润维稳能力。相较而言,三亚受业绩回调影响,排名自第一位降至第六;大连与重庆则因RevPAR下滑与利润率收缩,跌出前十。
利润表现上,卓越的运营能力可部分对冲收入下滑影响。以昆明为代表,尽管收入端并不突出,但依托高效运营和严控成本,五星级酒店经营毛利率达到38%,位居30城榜首,同比提升并领先第二名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整体市场增长承压、收入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依靠组织效率提升与成本管控,成为推动酒店业健康运营、实现结构性突破的关键动力。
2024年,在整体收入承压背景下,各城市酒店的运营管理能力日益成为影响运营健康的关键因素。据《2025中国饭店业务统计》显示,全国五星级酒店的人房比降至0.91,达到除2022年以外的历史最低值,反映行业在用工编制和工资总额上的持续收紧趋势。然而,多数城市在压缩人力的同时,未能同步释放人效潜力,收入与利润同步下滑。以杭州、青岛为例,两地人房比基本维持稳定,但在高基数影响与转化效率不足的背景下,生产力指数同比下降。
相较之下,少数城市的卓越运营管理带来了人效的突破。根据生产力指数(每位员工创造的收入与利润)数据显示,30城中仅有6座城市实现了人均创利的同比增长。这其中,北京在维持极高人均创利绝对值的基础上,依然录得年度正增长,表现尤为突出。而以成都为代表的城市,则主要依靠人均创收的大幅增长(+15%),有力对冲了经营利润率的微弱下滑,最终带动人均创利实现10%的同比增长。此外,福州、哈尔滨、郑州、南京也同样实现了人均创利的年度正增长。
-本文仅摘取报告部分结论-
2024年,全国酒店市场投资热度指数呈现结构性变化,头部城市持续保持吸引力。上海凭借品牌签约与存量改造的双轮驱动,蝉联投资热度榜首,全年签约中档及以上品牌酒店逾1.1万间。杭州和广州分列第二、第三,投资热度指数整体持平。成都与重庆位列第四、第五,其中成都虽签约量同比略有减少,体量依然位居前列;重庆则凭借40%的签约增速,投资热度指数排名跃升5位。
从签约增速来看,文旅热点城市释放出更强的投资动能。三亚、福州、哈尔滨等地签约量同比增长分别达294%、248%和196%。这些城市依托优质的资源禀赋和文旅政策的持续加码,显著提升了品牌承载力与投资关注度,正成为新一轮酒店投资的重要承接地。
作为全国酒店投资热度攀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杭州的强劲驱动力已远不止于宏观的经济增长,而是更多地源于其独特的产业结构与多元的消费生态。本节以杭州为样本,从客流热度、收入结构、产业背景等核心维度,对杭州TOP5商圈进行客群画像分析,旨在揭示热度排行之下,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消费格局。
-本文仅摘取报告部分结论-
Industry-wid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Big Data Analysis Platform
www.hohidata.com
2024年,中国酒店业在经历了前一年的快速回升后,步入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盘整期。宏观环境的变化与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使得多数市场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以维持经营,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承压。在此背景下,不同城市及细分市场的表现呈现出显著差异,结构性的变化正在发生。
展望未来,在增长承压的背景下,主动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我们希望MVI市场价值指数及其新增的客群分析维度,能够为行业同仁提供一个观察市场、识别结构性机会的参考视角,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找到穿越周期的方向与路径。
-往期报告榜单内容回顾-
滑动查看|点击下载完整报告